《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
Shawn 一个无人知晓的社会思考者
关于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
关于本书:“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作者通过自己走访的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家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论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含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与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的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0.引言
中国崩溃论崩溃了!!!
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崛起,重重的敲击着西方人的灵魂。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中,这个模式不仅不会崩溃,更会通过自己的完善走向更大的辉煌。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从历史上看,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中国!
18、19世纪英法等的崛起,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美日等的崛起,人口是上亿级的;21世纪中国的崛起,人口是十亿级的!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文化及人口底蕴,不需要外国人的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
1.不再误读自己!
西方人说,你只有去过中国才能看到未来!而我们很多人却被城乡差距、腐败问题、环保问题等等遮蔽了双眼,大国小民心态,没有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今天的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在14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国家里消除贫困、全面实现现代化已经不易,况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因为从世界历史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中国是在没有对外发动战争、对内保持安定团结的情况下实现的崛起!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其实关于中国人均GDP的统计及排名是有着问题的,一方面是官方汇率问题,一方面是中国人的房产问题。还有一点就是人均GDP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人均GDP 并没有考量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住房水平、人均寿命等因素。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计算GDP,通过对不同国家一揽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计算出一个国家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然后再实际购买力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比较,以纠正汇率计算方法可能带来的扭曲。采用购买力平价,也有利于防止外国势力误判中国,有利的避免地缘政治危机。
所以,对于国际组织的指标体系,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眼光来加以检验,并慎重的使用。中国人习惯了以静制动,以退为进,所以中国的崛起很有定力。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真实实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既不夸张,也不缩小,从而给国人和外界一个比较有信服力的经济实力的介绍。
同时,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勇气超越西方的主流指标体系,超越西方指标体系影响下产生的许多国际机构的各种指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地开发更为客观准确的指标体系,并从标准上影响世界范围的国际比较。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
大国,需要大智慧、大智略、大担当;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需要拒绝沙文主义;需要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中国的1+1大于2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是漫长历史中的“百国之和”的结果。正因如此,用中国人均GDP来研究中国国情时,就会产生“中国平均气温”研究中国气候一样的尴尬。所以需要“板块概念”和“板块关系概念”,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中国的真实国情。
中国可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准发达国家”板块,另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板块。保留“准”字,是因为有些方面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比如环境指标、公民文化素质等。
Ø “准发达国家”板块,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陆城市。这个板块估计有至少3亿人口(2010年左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Ø “新兴经济体”板块,在中国有如下的特点:赤贫基本消除、教育基本普及、温饱基本解决、主要传染性疾病已被控制住;板块本身充满活力,发展势头强劲;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与“准发达国家”板块的良性互动格局已经形成;板块内部的增长极逐渐形成。
中国的1+1大于2,是因为
Ø 1.“准发达国家”板块的质与“新兴经济体”板块的量的结合,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Ø 2.不同的板块概念,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更加严格地要求和发展自己。
Ø 3.两个板块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从“静态”转为“动态”。中国的1+1是同文同种,上面还有一个中性、高效的中央政府。
Ø 4.1+1也体现出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考量,也是侧面理解邓小平迫切希望中国条件好的地方抢先发展的初衷。
Ø 5.1+1大于2产生着可喜的“二八效应”。采用“二八效应”,即抓住20%的关键城市群发展来带动整个中西部的全面进步。
动态的区域发展也可能带来进一步拉大的地区差距,但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国家,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发展起来的地区发挥财富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地区发展起来,实现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
3.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民族国家是指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民族国家的动力是民族主义。中国人建设自己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是悲壮的,是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历史学家黄仁宇曾以大历史观总结了中国近代史: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重构了一个现代的上层结构,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彻底重塑了中国的下层结构,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重构了中国的中层结构。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由上中下三层机构组成的强大的现代国家。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国家,而“文明国家”常常是“文明”和“现代国家”的矛盾体。但他认为中国的“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两种特性会有冲突,而这冲突将会把中国拉向不同的方向,或许会对现存国际秩序有所挑战。然而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
中国“文明型国家”主要有八大特征,简称为“四超”和“四特”:
①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今天中国的人口规模,是在漫长历史中“百国之和”逐步整合而成。这么巨大的人口都生活在一个经过充分整合的现代国家载体内,既受到传统文明的熏陶,又接受过现代教育,所产生的的规模效应世界无人可比。中国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创新+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由于人口效应,治国只要改变自己,往往就能改变世界。
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
辽阔的疆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中国内部的从发达板块到新兴板块,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西气东输、高铁四纵四横、两条腿走路等等都与我们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关。
③超悠久的历史传统
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与时俱进”“和谐社会”“摸着石头过河”等等,都是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积累,体现了中国人实践理性的哲学传承。
④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的文化成就是“百国之和”的文化荟萃,儒、释、道互补,儒、法、墨并存,多元一体,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绵延不断。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中,不但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反而促成了中国人新的文化自觉,激活了许多中国文化的意象和资源。
⑤独特的语言
汉语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也是把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辽阔的疆土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纽带。同时,汉语也是与时俱进的,吸收了大量外国元素。白话文、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等语言方面的创新有助于汉语的学习和推广。
⑥独特的政治
漫长的历史,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的执政党本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传统的延续。“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民心向背”的治国理念、多元包容的特性等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体现!
⑦独特的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是由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以家庭为基础衍生出来独特的一整套关系及生活方式。数千年的中国家庭伦理还衍生出了“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的“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虽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但是人们在新的基础上对回归传统价值有了新的向往。
⑧独特的经济
在中国传统经济上,是人本经济学或者说是中国人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比较重视看的见的手,把经济与国计民生、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西方的市场经济学和中国传统的人本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
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难得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又是“百国之和”,拥有世界上最罕见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文明型国家”的最大智慧是“求同”,人口、地域、传统和文化是我们崛起的最大优势: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最大的潜在市场,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地思想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等等。
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国崛起,有着它的独到之处:举国实现大目标的背后是我们强势政府的传统,注重教育是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尊老爱幼是中国孝敬文化的延续,储蓄习惯反映了中国人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也涵盖了中国举贤不分高低贵贱的儒家传统。中国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一个“文明型国家”有这份自信!
4.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中国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东亚模式”的一种独特的延伸,“东亚模式”虽有弱点,也遇到过挑战和危机,但是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方面,战后其他模式还没法相比。邓小平曾经劝诫过国际友人,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不要照搬其他社会国家的做法,不要丢掉自己制度的优越性。
“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有八个特点:
①实践理性
中国文化的世俗性要求重视实践,把“实践论”放在首位,中国总是从实验开始,改革措施先试点再推广,然后制定相应的规定、法律直至宪法。
②强势政府
中国有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有为的政府,它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能够制定和执行符合自己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和决策。
③稳定优先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容易导致的竞争及不稳,“百国之和”的巨大版图导致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强势的政府传统、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情结下,中国已经较好的处理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
④民生为大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表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以民生为大,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当做核心人权来推动,因为贫困损害了人起码的尊严和权利。
⑤渐进改革
渐进改革是以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确保政治体制的相对集中为前提的,尽可能利用现有不完善的体制来运作,逐步改革,使之为现代化服务。
⑥顺序差异
顺序差异体现了中国人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传统,整体上又分轻重缓急,先从成本较低的改革做起,形成增量,然后再处理存量变革。
⑦混合经济
中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经济支配资源的高效,也确保社会主义宏观整合的长处,同时拒绝市场原教旨主义。
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激活了中华文明的所有要素,通过国际互动、借鉴、碰撞、竞争,所有的问题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中国的“文明型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既学习他人之长,在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又发挥自己优势,大胆创新,这就是中国高铁的高速高效模式。中国的高铁发展模式已经表明,中国能做成,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政治标准的竞争中,中国将采取参与者以及领导者的姿态!
5.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走访100多个国家的考察结论: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甚至俄罗斯驻北约大使曾发飙:北约先是借你的车库,然后借你的卧室,最后要和你夫人睡觉!这或许是西方主流文明最强烈的讽刺!
“文明型国家”中国的崛起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理念的过程。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有:
①实事求是
1978年,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②民生为大
人民是国家的基石,民生问题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奇迹,是西方不重视民生权的模式所不能企及的。
③整体思维
中国的家庭伦理衍生出的家国同构的传统,其哲学是整体思维,今天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把自己国家的强盛和尊严看的很重,并与个人密不可分。
④政府是必要的善
中国政府已从过去为实现乌托邦理想而奋斗转变成为实现现代化而服务,集中力量协调和治理辽阔疆土上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的整体繁荣。
⑤良政善治
中国模式表明,不管什么什么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关键使得人民获得更多的实惠。
⑥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
勤政敬德是中华文明的宝贵政治资源,数千年形成的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理念是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⑦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
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理念,在学习别人长处的过程中,中国没有失去自我,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⑧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求大同、存小异的境界,大力强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共同之处,极力化解社会迅速变革带来的各种矛盾,不偏激、不走极端,稳健改革。
西方模式输出的游戏民主、消费者民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平庸化、劣质化的选举社会,空耗着许多的资源。而中国理念强调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有利于扭转当前西方世界过多强调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国家中立的立场。
中国的崛起,势必引起西方国家的认可!
6.西方模式的困境
6.1我看印度
印度与中国,都属于古国文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历过侵略,印度1947年独立,中国1949年建国。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印度落后于中国。为什么呢?
印度的政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其问题更是严重:
①无力真正废除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意识层面、信仰层面以及实际生活方面,根深蒂固,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②无力推动妇女真正解放,实现男女平等。印度基本还是一个父权社会,普通民众仍然对民众的配偶或者子女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③无力推动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各级城府的官员基本都是控制着土地资源的高种姓大地主阶层,土地改革方案很难获得通过。
④无力解决腐败问题。经济文化教育的落后,使政治成为金钱政治。
从当年的尼赫鲁执政到索尼娅·甘地垂帘听政,表明印度的政治还是家天下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可以用“散、软、短、泛、粹”来概括:
①“散”是指有民主无集中;
②“软”指政府能力有限,计划的实施能力有限;
③“短”是指政府的眼光很短,只考虑眼前问题;
④“泛”是指泛政治化,无法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
⑤“粹”即民粹主义盛行,致使印度还是一个分裂的社会。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采用了西方民主模式,贫民窟依然遍地是。印度需要觉醒,需要认识到除非对自己的政治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否则难以真正崛起。
6.2我看东欧
革命是浪漫的、兴奋的、热血沸腾的、充满希望的,但革命后发现,旧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依然根深蒂固,一切宛如昨天,甚至更糟。这就是东欧剧变后的写照。
东欧的变革可以用“两个激进”来概括:政治上激进转型,由原来的的共产党体制迅速转变为西方式的多党制;经济上,采用激进的“休克疗法”,由原来的的计划经济迅速转向私有化、市场化。
陆续走访十几个东欧国家,各种感受一言难尽。以匈牙利为例,在政治上,左派右派都执政过了,但都是政客,没有出现过政治家。匈牙利有人说,他们不是在好人与坏人之间选择,而是在坏人与更坏的人之间选择。政客的特点是内斗,不是大事化小,而是小事变大,越大越好,他们可以浑水摸鱼,最后牺牲的是公众的整体利益。
6.3我看东亚
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儒教文明圈”或者“筷子文化圈”,大都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不少东亚国家和地区先后采用了西方多元民主制度,但西方民主模式在东亚并不顺当。
采用西方模式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泰国、菲律宾等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一类是韩国、台湾地区等在经济起飞之后转而采用西方政治制度。
从过去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这些民主政体的品质普遍不佳,几乎都遇到了非西方社会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特别是社会分裂、贪污盛行、经济滑坡等三大困境。
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文化换血从来都不成功。中国及东亚的文化特点是合情合理,而西方文化一般只讲合理,不讲合情。建设民主的最佳途径不应该是一味改造自己的文化以适应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政治制度。
民主建设犹如开门,可以推也可以拉。西方文化习惯了推,强调不同的利益和对抗,喜欢斗争哲学;而中国及东亚文化习惯拉,强调不同利益的共生与融合,主张和谐哲学,最后就是看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7.结语: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鹰有时比鸟飞的低,但鸟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
有人担心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有人担心西方是否认可中国,有人担心中国的缺陷太多……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根本没有必要去担心上面的问题,因为一个绵延五千年的主体文明的复兴,会不断产生新的标准,同时它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并发展。中国对自己的政治制度的挖潜和微调,就取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成绩。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中国拥抱了市场经济,但避开了西方式的自由。文明型国家中国,像是世界的一颗恒星,独立闪烁着自己的光芒。最负盛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如果再生为人,他愿意生在中国!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的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显示出在政治、文化上的统一本领,成功经验无与伦比!
作为中国人,虽然只是普通的一员,即使社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个人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从整体的大局角度,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在安定并不多的世界一块版图中,何其幸哉!中国震撼,震撼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2-09-12 06:3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bsyshop.com/ask/xinxi/82/371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