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这是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的首次地方考察。此次考察途中,习近平访社区、下田间、问民情、察冷暖,不论走到哪里,百姓福祉是他始终不变的牵挂。 让生活富起来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此次宁夏之行,有多个考察点都与脱贫攻坚紧密相关,对宁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工作,习近平有诸多悉心关切与殷殷嘱托。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考察调研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在吴忠的第一个考察点,就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弘德村。村里现有1699户、701人,大都是从原州区、同心县等地迁居而来。将这个村落作为此次考察的第一地点,凸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习近平心中的重要地位。 心系民生,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在弘德村,习近平察看扶贫车间,还与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聊起家常。习近平说,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来源:新华视点 小康路上,五十六个民族当携手共进——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习近平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等。他深情对大家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6月9日,习近平在银川考察调研 来源:新华社 完善机制,保障获得长效稳定的利益——在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习近平沿着田埂走进稻田,同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他强调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 “机制建设能够保障高质量脱贫,提升脱贫攻坚治理效能,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要不断创新扶贫机制,例如宁夏脱贫过程中闽宁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其它贫困地区学习借鉴。” 从1997年到2020年,24年里习近平4次考察宁夏,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致胜之道,为宁夏发展指明方向、鼓足干劲。移民搬迁安置、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随着一条条政策落实落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 让环境美起来 “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夏日的塞上江南草木葱茏。宁夏山水间,习近平多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擘画美丽新宁夏,绿水青山换得人民幸福感。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来源:新华视点 一条河,凝聚大国千秋大计。6月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沿岸边步道,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他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 对宁夏治理黄河,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一座山,筑起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6月9日,习近平来到贺兰山东麓,了解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习近平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他要求宁夏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贺兰山成为生态平衡的“守护山”。治理好黄河,能够有效解决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保护好贺兰山生态,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水之间,寄予着习近平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厚望,以绿水青山换得百姓幸福感。今年到各地考察,生态保护一直是习近平着重强调的重要议题。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习近平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在陕西秦岭牛背梁,习近平强调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在山西,习近平提出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四治”要求…… “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持续不断思考生态保护问题,一条从理念到实践层面的路径规划正在清晰呈现;生态保护的提法、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完善、提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于法稳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生态保护的方向愈发明确,逻辑愈发清晰。” 在于法稳看来,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生态保护为地方脱贫带来很好的机遇,“利用良好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 让产业强起来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6月9日下午 习近平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 来源:新华社 微风轻拂,秧苗摇曳,一派生机勃勃。6月9日下午,在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习近平观看宁夏特农产品展示,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他强调,发展现代特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些年,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所在的四十里店村,正从一个“空心村”变成一个“网红村”。通过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制种产业,搞现代化新型农业建设,推动多产业融合,让农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这一变化折射出宁夏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探索。 6月9日 习近平在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考察调研 来源:新华社 当天,习近平还来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考察。习近平同正在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葡萄种植技术、产品销路和收入情况。他还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指出方向——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关注地区特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在此前赴陕西、山西考察时,习近平也都重点关注了当地的木耳、黄花菜等特产业,尤其关心众在其中的收益情况。在陕西,他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在山西,他强调,要把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输血’更‘造血’,通过产业扶贫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可以说,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雷明表示,“产业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发展特产业,重在提升产业的扶贫效能,一是要建产兴业,二是更加有效地瞄准市场瞄准需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谈及不懈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时,习近平还提出了三个“加快”。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左停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方式、增长方式都需要适应新的时代挑战,‘三个加快’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推进改革、不断地推进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着眼于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乡村建设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此次宁夏之行,习近平处处挂念着人民众的福祉,正如他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改革
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习近平访社区
智能化
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心系民生
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6月8日下午
下田间
6月9日
村里现有1699户
百姓福祉是他始终不变的牵挂